团队潜心钻研新技术 为地铁隧道“体检”
2019年10月03日 10:47 来源: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:陆权香
地铁是南宁城市交通的地下“主动脉”,地铁隧道从高楼大厦、老旧小区以及邕江下穿过,如何保障隧道的质量安全,是地铁建设中的头等大事。地铁隧道施工普遍采用盾构法,给盾构管片壁后注入水泥砂浆填充加固,是一道重要的施工工序。然而,如何对被遮挡在管片后的注浆质量进行有效评估,一直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难题。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、高级工程师马富安带领团队开展研究,最终找到了通过地质雷达开展快速无损检测的方法,填补了国内外此项技术的空白。
#
▲马富安使用地质雷达对盾构管片后注浆质量进行检测。
给“主动脉”体检遇技术难题
南宁目前已开通3条地铁线路,挖掘地铁隧道,现在通常用盾构机进行施工。盾构机掘出隧洞后,要尽快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管片进行加固,并把水泥砂浆注入管片和它背后隧洞之间的缝隙里,相当于给隧洞装上一个坚固的外壳。若注浆质量不好,如存在空洞、不够密实等问题,就有可能引起地下水渗漏等情况,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地面塌陷、隧道坍塌、地上建筑开裂等。既然注浆质量这么重要,就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,对注浆情况进行检测。然而,注浆层完全被厚厚的管片遮挡,看不到也摸不着,如何评估注浆效果成了一道难题。马富安介绍,过去,检测注浆质量并没有相关规范和标准,业内一般采用观察管片是否渗水,或在管片上钻孔取样的方法来检测。这些方法的缺点显而易见,不但费时费力,还会损坏管片。且钻一个孔,只能知道孔所在位置的情况,有可能孔位附近就有一个空洞,却完全没有被发现。
尝试地质雷达检测屡遭失败
“南宁正处在地铁建设的高峰期,解决管片注浆质量检测这个难题,保障地铁建设安全势在必行。”2015年初,马富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就想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,尝试解决这个问题。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马富安,经常使用地质雷达来探测地表以下的地质情况。“能不能用地质雷达来探测盾构管片后的注浆情况?”地质雷达可发射高频电磁波并接收地层中物体反射的回波,通过回波可分析地面以下否存在空洞、管道等。然而,试验结果让他感觉到事情没这么简单。盾构管片厚达30厘米,且夹有两层钢筋网,雷达波难以有效穿透。探测仪的显示器上,显示出雷达波被多次反射后杂乱无章的探测结果图,完全无法判断管片后的情况。“就像人在医院拍X光胸片,胸前却放着一块钢板把X光挡着了。”马富安解释。“是不是我们的设备出了问题?”马富安认为,用地质雷达检测管片后注浆情况,在理论上是可行的。之所以没有得到好的检测效果,可能是设备或人出了问题。为了验证这一猜想,他邀请区内外多家地勘单位,由各自单位的技术员,操作型号各异的地质雷达开展试验,结果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结果。
外国生产商拒绝帮忙调整参数
研究已进行了数月,却没有一点进展,马富安的团队里开始有不少人怀疑研究方向是否正确,他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。“理论上是可行的,设备也很先进,究竟是哪里不对?”马富安向同行求助,结果一些同行听说他在研究这个课题,都劝他“不要浪费时间了”。马富安调整心态,静下心来查阅了大量关于电磁波和地质雷达的相关论文。从电磁波的传播理论,到地质雷达的设计调试技术,他都仔细钻研,并进行试验。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后,他认为,如果对地质雷达的一些运行参数进行修改,可能会对检测管片后注浆情况有帮助。目前行业内使用的地质雷达多为国外进口,参数在出厂前就设置好了,用户一般不能调整。马富安联系了在美国的生产商,希望厂家能帮助调整参数,结果对方傲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。“生产商说他们的参数设置肯定是最优的,没有必要调整。”无奈之下,他只好又自己钻研调整参数的方法。可能影响探测结果的参数有多组,需要找出最优的组合方式,马富安和团队成员不断进行试验。2015年9月的一天,马富安修改设置了一组参数,把地质雷达贴到专为试验搭建的模拟盾构隧道上。与雷达连接的显示器上,出现了一个异常区域,正好对应模拟隧道内预先设置的一个注浆空洞区域。虽然有些兴奋,但他还是不敢确信,又换人、换设备反复验证了几次。结果,每次都能准确探测到空洞,说明这套参数起作用了。
#
▲马富安、师虎峰在查看地质雷达检测结果。
技术攻关成功被推广应用
为进一步验证这组参数的有效性,马富安把设备拉到了当时在建的一段地铁隧道里进行实战验证。一轮检测结束,显示屏上出现了一处疑似空洞的异常。经钻孔采样,对应位置的管片后,确实存在一处注浆空洞。随后进行的多次验证,也都证实经过参数调整的地质雷达,对管片后注浆情况有着很高的评估准确率。随后,这项技术迅速被应用到南宁地铁施工中。在对2、3号线的检测过程中,就发现了145处管片后注浆的面状异常,并向相关部门提出了重新注浆加固的处理建议。目前,在建的南宁地铁2号线东延线以及4、5号线,也都采用这项技术进行管片后注浆质量检测。新技术验证成功,马富安和团队并没有打算把它藏着掖着,而是希望通过制定标准、规范,让更多人了解、掌握这项技术,以便在更多的地铁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。2018年,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,由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《盾构法隧道管片壁后注浆质量地质雷达法检测技术规范》正式发布实施,标志着这项技术获得了自治区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推广。
目前,相关部门还在积极推动上述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。近期,已经有广州等地的地铁建设单位,表示出了对这项技术浓厚的兴趣。马富安介绍,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,目前这套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更广泛了。比如当前南宁市正在开展的黑臭水体治理,在对水污染源及污染范围的检测过程中,这套技术也能发挥作用。
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,未经许可,任何渠道、平台请勿转载。违者必究。
geophysical
广西地球物理学会
Guangxi Geophysical Society